9月15日晚配资网官网,在汽车行业的“黄埔军校”——泛亚技术中心,此前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智能豪华轿车至境L7首次公开亮相。
作为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的首款旗舰轿车,其凭借5米车长、3米轴距的尺寸优势、动力维度硬核指标和智能化表现,也成为了当前当之无愧的合资增程“第一车”。
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新品亮相活动,更是别克下战书要和新时代“交手”的历史性时刻。据悉,新车全球首发上车基于端到端“强化学习”的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以及最新一代SA8775P芯片,这意味着其在产品逻辑、智能化配置乃至整车架构,都是在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指引下完成的本地化创新,更是其主动融入本土生态、加快转型的一次公开宣言。
还记得在去年的几乎同一时刻,上汽通用还处于低谷时期。这家曾经的合资巨头,能否在新能源浪潮与自主品牌崛起的双重冲击下走出困局,也成为彼时行业热议的话题。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8月,上汽通用批发销量为43897辆,同比增长176.87%;今年1—8月,上汽通用累计批发销量为331216辆,同比增长29.16%;并连续6个月实现月销突破4万辆。这一连串数字不仅扭转了去年“低迷”的舆论,也让行业重新看到上汽通用的韧性与调整能力。这背后并不仅仅是销量的增长,更是其产品结构、战略逻辑与品牌思维深度调整的体现。
可以说,至境L7更是上汽通用从“活下来”迈向“过得好”阶段的一件战略武器,不仅标志着别克品牌正式迈入新能源高端市场的正面战场,也彰显出这家拥有28年历史的合资品牌“再次伟大”的决心与行动力。
至境要“致敬”,更要“超越”
在发布会正式开始前,“初出茅庐”的别克至境L7率先选择了“致敬”——致敬奔驰、理想、鸿蒙智行、小米、特斯拉以及“新时代”。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谦逊的姿态,然而当整场发布会落幕,外界才发现这并非单纯礼节,而是一种有意“下战书”的姿态:用“致敬”的名义,剑指向其他品牌的底盘舒适性、增程技术、智能表现、驾控体验乃至划时代意义,意在挑战行业“前辈”的高地。这更像是跆拳道的礼仪——“先鞠躬,再打倒”。
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薛海涛更是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直言,“我们致敬友商,是因为我们正视差距。”至境L7并不是在模仿谁,而是在提出一种“第三种选择”。其既不是纯电,也不是传统的插混,而是基于别克全新“逍遥”超级架构打造的“超级增程”轿车。这正是因为其拥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通用全球的技术储备、泛亚全栈自研的架构能力以及Momenta、高通等本土科技企业的深度融合。
至境L7显然意识到,在当前的新能源市场中,真正能吸引市场注意力的,不是单点的参数博弈,而是要在其他选手“看家本领”重叠的交集上,拿出一个更优解——既能在舒适性上抗衡豪华品牌,又能在智能化和增程技术上跻身第一梯队。这是一种“后来者就要有后来者的态度”的姿态:致敬不是追随,而是为了超越。
谈到增程,至境的底气并非空穴来风。早在15年前,通用汽车就已量产全球第一台增程电动车;上汽通用更是国内最早导入增程概念的企业。如今,这位增程技术的“开创者”携全新的“真龙”增程系统高调回归,并喊出“再次定义增程”的口号,显然不满足于做行业的“早期参与者”,而是要重新夺回话语权。
从技术参数看,至境L7确实有足够资本支撑这一野心。其搭载252kW行业最大功率的增程单电驱,相当于3.0T V6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满电状态下零百加速仅需5.9秒,80-120km/h加速3.8秒,亏电状态下与满电差异不到0.1秒,百公里综合能耗低至0.5L。
更重要的是,其发动机介入噪声小于0.5dB,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安静、平顺、无感介入。针对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纯电续航短需要频繁充电的痛点,至境L7提供同级最长的302km纯电续航和1420km综合续航,做到了“满电亏电一条龙”的体验。这不仅是硬指标的领先,更是体验感知的全维升级。
如果说至境L7还有些遗憾,那或许在于外形略显保守,相比其他新势力选手前卫炫酷的设计潮流稍显克制。但这也可能是一张刻意打出的“保险牌”:在新能源市场尚未完全定型、消费人群尚在分化之际,用成熟稳健的外观降低试水风险,帮助品牌更平稳地过渡到全新的技术定位和用户认知。
这也透露出一个信号,在增程、智能、舒适性等领域全面对标甚至反超主流竞品后,别克至境L7更希望重塑人们对“传统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的认知,这种“致敬、
超越”的叙事背后,也是别克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试图建立全新话语权的开始。
以“试好再买”对抗“盲订购买”
有了好产品,如何卖同样关键。当前,业内普遍主流卖车逻辑归纳为两个阵营:一类是以新势力车企为代表的“互联网造车”思维,先通过营销占领用户心智,再用期货式产品和噱头叠加情绪价值,“盲订”“盲选”成为主要购买方式;另一类则是以别克为代表的传统营销路线,强调“用产品说话”,先让媒体和用户深度试用,鼓励“货比三家、用好了再买”。
这两种逻辑之间存在明显的“时差”,前者快、先声夺人、能引爆话题热点,后者慢、靠产品力说服用户、靠口碑传播实现营销。但也正因为慢,后者对自身产品力的自信更强,只是如何将这种产品力自信高效传导到市场端,成了每一个“后来者”必须面对的难题。
别克已经意识到这种“速度差”,但并未丢掉“让产品自己说话”的初心。比如在至境L7亮相前,就在上海闹市区组织了座椅舒适性盲测;在发布会现场,则以直观的泊车场景测试真实展现产品力,并邀请资深媒体进行对比试驾。对于一贯低调的合资品牌而言,这种更开放、更可验证的展示方式,本身就是营销思维的一次转变:不再只强调技术参数和品牌背书,而是通过真实场景和体验把优势传递给用户。
事实上,在新车发布会上的“翻车事件”并不是少数,此前也有新势力在发布会上“频频失误”而引发热议。至境L7之所以能顺利完成现场多项测试,背后离不开上汽通用与Momenta的深度合作。虽然Momenta目前已与丰田、本田、奥迪、宝马等多家国际车企建立合作关系,但上汽集团作为Momenta第一大外部投资机构,早在彼此间的深度合作中拿得先机,建立了从算法研发到工程落地的完整闭环,此前在凯迪拉克产品上也验证过Momenta辅助驾驶方案的先进性。而双方的深入合作也是至境L7能够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上先人一步的关键。
正是基于这种体系化的协同,至境L7率先采用别克“逍遥智行”辅助驾驶系统,全球首发搭载基于端到端“强化学习”的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提供包含“无断点”城市NOA、业内首批“不停车一键泊入”在内的全场景辅助驾驶功能,真正让至境L7成为“合资增程智驾第一车”。也有不少媒体评价,那个燃油时代的“大别克”真正回来了!
别克这一系列动作,其实是“向前推了自己一把”。其既在产品端兑现“踏踏实实”的承诺,又在营销端引入“可验证”的新玩法。短期内,“试好再买”或许在短期时间内难以制造爆点,但其能赢得另一类更看重长期价值和真实体验的消费者。这不仅是别克的一次战术选择,也可能是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时代重塑市场信任、重新构建品牌话语权的重要尝试。
新汽车“(丨)赛”,好戏才刚刚开始
尽管“新汽车”的竞争已经谈了很多年,但回头看,在新时代的舞台中央,依然是几家新势力在博取关注,其产品更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然而从今年起,合资品牌不再只是观望或试探,而是拿出真正的新战斗力加入赛道。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的智能化竞争一定是多元化格局,当合资车企也加入这场关于新汽车定义权的争夺战,好戏才刚刚开始。
从广汽丰田铂智3X、、东风,再到别克至境L7,几款产品虽然目前仍能“数得过来”,却足以看到合资阵营的显著变化。这不仅是产品表象的更新,更是合资品牌体系化思路转型的结果,也标志着合资企业在新能源时代进入一个由中方自主权和本土智慧主导的新阶段。
在别克看来,其已经率先找到属于自己的“解题方程式”。过去别克强调全球车型、全球平台的本土化,如今则是“百分百本土定义、本土研发”——从架构到体验都更紧贴中国市场,这样可以快速倾听中国用户的声音、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让用户真正“说了算”。当全球工业经验与中国创新智慧注入别克的品牌血液,也让别克孕育出一种焕然一新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一款车型从立项到落地需要多年周期,放在几年前的语境里,别克这张“答卷”或许早已是高分。但在市场需求变化日新月异的当下,它是否来得“太晚”尚需时间检验。可以肯定的是,别克已经完成了一次思维的转向:不再用全球模板改造中国市场,而是用中国需求定义合资车型,用中国团队掌握技术命脉。这既是姿态的转变,更是体系的革新。
回顾别克在中国的历程,从1998年第一辆别克新在浦东金桥下线,宣告了首辆国产中高档轿车的问世,也打破了当时外界关于中国造不出好车不来中国的偏见。到2025年9月15日,在上汽通用泛亚、别克高端新能源子至境品牌推出首款智能豪华旗舰轿车,以硬核实力冲入第一梯队,再次打破“大船难掉头”的惯性认知。
从“活下来”到“过得好”,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求变,别克正在用至境L7告诉外界:合资品牌完全有能力在智能电动时代重建话语权。只要真正以用户需求为起点、以体系能力为支撑、以本土创新为引擎,合资品牌同样可以在智能电动时代“快”起来、“强”起来。
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